有数据统计,甲状腺癌的年发生率已经高达22万例,是国内排第七位的高发肿瘤。
甲状腺癌发病时常有8种表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颈部疼痛、肩颈疼痛、呛咳还有的患者会出现频繁流鼻血、咽喉疼痛等表现。
然而甲状腺癌的危害还不止于此。
在来自台湾的一项基于19068位甲状腺癌患者的队列研究发现,甲状腺患者患二次癌症的风险增加了33%(其中男性增加42%,女性增加29%)。
不仅如此,甲状腺癌还会增加内分泌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发病风险。
糖尿病风险增加97%
脂代谢紊乱风险增加92%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风险增加45%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增加56%
展开剩余82%骨质疏松风险增加656%
病理性骨折风险增加了226%
这种风险既来自于癌症本身对身体免疫机能造成的损害。又来自于患癌后不当的治疗方法。
01
哪种情况需要切除甲状腺?
1. 确诊恶性且有癌转移
如果甲状腺结节被确诊为恶性,并且已经出现癌转移,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切除甲状腺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2. 结节巨大压迫器官
当结节巨大,压迫气管、食管,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切除结节可以缓解压迫,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结节合并甲亢且治疗无效
如果结节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且药物、碘131等治疗方法无效,切除甲状腺可能是控制病情的有效方式。
02
切除甲状腺后的危害
很多甲状腺癌患者以为,切除了甲状腺,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并非如此。切除甲状腺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长期影响,这也是坚持保护患者甲状腺的原因。
1.终身甲减,生活质量受影响
如果甲状腺全切,患者会终身患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即使是半切,如果剩余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可能导致终身甲减。
大多数半切患者能正常分泌激素,但仍有部分会出现问题。
甲减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
● 代谢变慢:乏力、怕冷、水肿、体重增加、便秘,就像身体进入了“低电量模式”。
● 神经异常: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 长期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如心包积液、高血脂;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生育障碍,如不孕、流产。
2. 手术风险,可能伴随终身
甲状腺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组织和神经,手术时可能会对这些结构造成损伤。
● 喉返神经损伤
喉返神经就像控制声音的“开关”,损伤后可能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严重时甚至呼吸困难。
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采用神经监测、腔镜手术等方式,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已低于1%,但一旦发生,声音嘶哑等问题可能难以恢复,会伴随患者一生。
● 甲状旁腺损伤
甲状旁腺负责调节血钙水平。
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手足麻木、抽搐、血钙降低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3. 儿童发育,错过不可重来
儿童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远高于成人。
在儿童时期,大脑发育(神经突触形成)和骨骼生长(骨骺闭合)都完全依赖甲状腺激素。
如果儿童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且未及时规范补充,可能会导致:
● 智力发育迟缓:孩子学习困难、反应迟钝,影响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 身高停滞:骨龄落后,成年后身材矮小,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 严重情况:甚至可能患上“呆小症”(克汀病),表现为严重智力低下和身材矮小,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儿童做甲状腺手术必须格外谨慎。
4. 孕妇特殊,胎儿发育受威胁
对于孕妇来说,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如果孕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且未及时规范补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 流产、早产风险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可能增加2 - 3倍,给孕妇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 胎儿神经发育受损:可能导致胎儿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问题,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
● 孕妇自身健康风险:孕妇自身甲减症状可能加重,出现水肿、子痫前期风险升高等情况。
03
控制好2项指标根绝癌变可能
85%的癌症与慢性炎症有关。
这两个抗体的出现预示着甲状腺有15%-20%的可能发生癌变。
免疫系统将甲状腺细胞识别成了外来的或有害的物质,并由此生成了抗体(TPOAb、TgAb)对甲状腺细胞进行攻击。这种攻击会导致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细胞发生炎症和破坏。
抗体不断攻击甲状腺细胞时,甲状腺会生成大量的甲状腺细胞,这些细胞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甲状腺上的“异物”也就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在生成细胞时是缺多少补多少,款式和以前的甲状腺细胞一模一样。但是也难免会忙中出错,生产出不合格的甲状腺细胞,这些细胞堆叠在一起就形成了恶性肿瘤也就是甲状腺癌。
抗体水平越高,甲状腺受损面积越大,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越高。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超过500时,要及时治疗,避免癌症发生。
发布于:陕西省盈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