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一个圈,一会上升,一会下降。周期是个环,从通缩走向通胀,又从通胀走向通缩。
目前,关于水牛行情的判断,我想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国内外都是。
1,水牛的动因
第一,货币宽松
这一点恐怕不用说了,央行为了刺激经济,降准降息一直来,还有各种财政刺激,国家队直接下场买股。不买都不行,借钱给你买。
第二,低利率
在盈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利率越低,估值越高,因为资金成本越低,而10年期国债利率从3%下降到2%以内,1年期存款利率已经下降到1%以内,估值也应该对应提升。
第三,资产荒
钱终归是要流动的,要寻求资产。就像寄生虫一样,要找到宿主。经济基本面投资回报率不足,债券资产2023-2024年表现很好,透支了增长潜力,红利资产也是如此。所以,多出来的流动性没处去,自然就回流股市。赚钱效应,又进一步吸引了大量杠杆资金,形成了正向循环。
第四,基本面触底
去年10月开始,国内开始化债,基本上解决了经济负向循环的扣子。虽然房地产还没有触底,但政策预期触底了。化债说明国内承担了托底的任务。
第五,经济刺激
2024年,经济出台了很多消费刺激政策,比如两重、两新政策,这些政策对上半年经济还是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第六,流动性支撑
股市专向资金导入,既有国家队直接入场,也有回购贷,还有各种保险资金入市。另外,美元指数贬值与降息预期重启,也是一个重要的流动性支撑。
试想一下,如此多的水牛,就算是狮群,也不敢正面硬刚。
说到这里我要反思一下,上半年的时候,过于看重基本面,对于资产荒逻辑的转变逻辑没有及时认识到。
其中,关于流动性与基本面的问题我有一定的预期,但对于资产荒下资产配置的切换,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我对赚钱效应下,投资非理性的认识也不够。
2,基本面与流动性背离
关于基本面的判断,整体上仍然是没有太大问题。
目前,全球范围内经济都比较一般,主要原因是在新技术没有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存量竞争非常激烈。
作为追赶者,中国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危机,具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等等,纷纷遇到了欧美的关税壁垒,根本进不去。
原来心心念念要攻占全球市场,大肆扩产,结果发现欧美不玩这一套了,纷纷陷入了产能过剩,只能卷价格,利润不足,投资回报率下降。
作为守擂者,欧美也很头疼,要不是搞了关税,恐怕就更难搞了。中国汽车不仅在国内侵蚀原来欧美品牌的份额,还反攻到这些国家的本土。
为了抵御进攻,不得不降价销售,利润也下滑,无法支撑高福利。所以,欧美国家现在普遍遇到了财政赤字的问题。
总的来看,不仅是中国,欧美日子也不好过。今年下半年,市场预计中国GDP增速下降到4.5%。
从历史上来看,基本面与股市背离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2015年大牛市,就是在经济下行的途中发生的。哪怕是2007年大牛市,也是在经济相对下行的路上爆发的。
虽然从长期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节奏实际上不太一样,短期更容易受资金的推动。
特别是在经济复苏的早期,为了刺激经济会印钞,往往会带动水牛。比如2022年美国加息,引发全球美元回流美国,支撑了一轮小牛。
3,水牛行情何时结束?
水牛的问题在于,资金逐利而来,也会逐利而去。如果没有基本面的支撑,终究还是要回落。
一般这种行情,最终都需要基本面上涨,然后用利润增长来消化估值,否则就会从哪里到回到哪里去。
按照剧本,在科技等高估值板块上涨以后,就会面临落袋为安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有资金接力,还有一些资金就会轮动到估值相对比较低的板块中,形成接力。
在这个阶段,大家预期比较好,卖了也是为了买,资金在盘子内部切换筹码,总体市场净流入。
至于,能走多远?
第一,是否有后续资金供给?
最终的高度,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进入,如果监管层限制资金流入,可能会限制高度。
前一段期间,小作文传出监管担心投机,因而限制资金。不管真假,市场的反应已经足以说明这会影响到流动性。
第二,基本面复苏能否出现?
基本面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如果基本面不行的话,收入受限,股民真的会选择卖出股票用于消费,将纸面利润兑现为现实购买力,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市场的时候了。
当大家形成共识,没有人卖出的时候,市场的高度是不好估计的,因为人的非理性是很难估计的。
相反,如果基本面很好,大家手里有钱,一来预期比较好,二来不会大量从股市移动资金,三来企业利润上升,消化估值,形成正向循环。
所以,下半年的经济数据,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第三,政策有没变化?
10月底将会召开四中全会,会议是否会有新的政策出炉,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
如果接下来,有一些增量政策,那么行情可能会借此迎来一波上涨。因为在流动性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市场对利空不敏感,对利多比较敏感。
第四,灰犀牛事件?
如果未来经济基本面出现一些重大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市场。比如11月10日之前,中美需要达成协议,而如此一切都还没有开始。
假设最终没有达成协议,双方又重启各种对抗,或者是结果不如市场的预期,可能会扭转市场预期。
长期来看,市场都是围绕着价值波动,有的时候走的太远,有的时候,走的太过,但终究还是要回归现实。
紧紧抓住利润这根主线,哪怕是科技股,也是一样,最终还是要兑现利润。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投资的王道。
盈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