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率都在下降,但有一种癌症,在过去10年间新发病数和死亡数均翻了一番,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据全国癌症肿瘤数据登记中心测算,我国甲状腺癌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甲状腺癌如此之多,我们是不是甲状腺癌的危险人群?针对这些疑问,今天,我们就简单聊聊这个问题。
#01
甲状腺癌有哪些症状?
导致甲状腺癌发病率大幅提升最重要的原因:一方面与检查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大直径为1.0 cm的甲状腺微小癌在以往常规的甲状腺体检中很难发现,而先进的彩超技术却可以让其无处遁形),另一方面也与环境、生活习惯等相关。
甲状腺癌在早期并无特异性表现,是一个「隐匿的杀手」!随着病情的进展,甲状腺癌的症状主要有3类:
#甲状腺癌
的三类症状
01
展开剩余83%局部症状
多数甲状腺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常以无痛性颈部肿块或者结节就诊。
02
全身症状
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压迫或者侵犯临近器官或组织,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静脉怒张、面容潮红、心动过速等表现。
03
转移灶产生的症状
比如转移部位的疼痛等。部分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主要转移肺、肝、骨骼。
出现第二、三类症状时,往往病情较重或已晚期,因而出现局部症状时就应高度重视、及时就诊与检查。
#02
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
01
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
甲状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甲状腺癌,那么其亲属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研究表明,约 5%~10% 的甲状腺癌具有家族遗传性,这类人群携带了与甲状腺癌相关的基因突变,如 RET 基因、PTEN 基因等,使得甲状腺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02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
头颈部或胸部曾接受过放疗的人群,甲状腺癌发病风险显著升高。例如,在儿童时期因胸腺肥大、扁桃体肿大等原因接受过头颈部放疗,或者因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人群,其甲状腺细胞受到射线照射后,DNA 可能会发生损伤,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几率。即使是长期接触低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如从事核工业、医疗放射工作等,也会使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升高。
03
碘摄入异常的人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长期食用大量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或者使用含碘药物,可能会导致甲状腺细胞过度增生,进而引发癌变。相反,碘缺乏地区的人群,由于甲状腺长期处于代偿性增生状态,也容易发生甲状腺癌,常见的是滤泡状甲状腺癌。
04
患有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人
一些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桥本甲状腺炎等,可能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例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可能会发生恶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导致甲状腺细胞受损、增生,也容易发生癌变。
05
女性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可能会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此外,女性在妊娠、分娩等特殊时期,甲状腺的生理功能会发生变化,也可能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几率。
#03
碘盐与甲状腺癌高发有关吗?
不少人提出疑问,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癌高发有关吗?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最新印发的《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核心信息》,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相当一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惰性进展特点,恶性度低,预后良好。患者要听从临床医生要求,进行正确治疗或跟踪观察。
甲状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较高,隐匿性大且不易被发现,可能陪伴终身。据很多发达国家的尸检报告,生前未被发现的甲状腺癌患病率高达5.6%~35.6%,其中微小癌占到67%。
有研究提示,当前甲状腺癌的“流行”部分归因于甲状腺筛查,并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对隐匿癌或微小癌的过度诊断相关。
#04
如何预防甲状腺癌?
01
要尽可能的避免接触一些放射线的照射
如果人体长期的接触放射线的辐射,就会非常容易导致我们的细胞结构遭受破坏,从而促进我们的甲状腺癌变。辐射一般指的就是核电站的辐射以及X射线之类的辐射。所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远离辐射,做体检的时候也要注意减少X光的照射次数。
02
要控制入高碘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对于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来说,这点对于预防甲状腺癌是尤其重要的
如果人体长期的接触放射线的辐射,就会非常容易导致我们的细胞结构遭受破坏,从而促进我们的甲状腺癌变。辐射一般指的就是核电站的辐射以及X射线之类的辐射。所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远离辐射,做体检的时候也要注意减少X光的照射次数。
03
一定要避免接触致癌物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我们还应该尤其注意,一定要拒绝抽烟酗酒,早睡早起,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维持体重,从而保证自己的血压和血脂在正常范围之内。另外,控制情绪,保证愉悦的心情,远离焦躁不安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仅为知识科普,不构成就医建议】发布于:江苏省盈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